本文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女職工乳腺疾病檢出情況及影響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在某體檢中心進行乳腺彩色B超檢查的女職工資料,對乳腺疾病的檢出情況與年齡、婚姻、職業性質、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分析。結果3107例女職工中,乳腺相關疾病總檢出率為80.05%(2487/3107
摘要:目的了解女職工乳腺疾病檢出情況及影響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在某體檢中心進行乳腺彩色B超檢查的女職工資料,對乳腺疾病的檢出情況與年齡、婚姻、職業性質、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分析。結果3107例女職工中,乳腺相關疾病總檢出率為80.05%(2487/3107),其中乳腺增生檢出率為78.37%(2435/3107)、乳腺囊腫檢出率為4.89%(152/3107)、乳腺纖維腺瘤檢出率為1.83%(57/3107)。單因素分析發現,隨年齡的增長,女職工乳腺增生和乳腺囊腫檢出率呈上升趨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乳腺纖維腺瘤檢出率方面,婚姻狀況、職業性質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發現,年齡越大、未婚罹患乳腺增生和乳腺囊腫的風險較高(P<0.05);未婚、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罹患乳腺纖維腺瘤的風險較高(P<0.01)。結論女職工乳腺疾病受年齡、婚姻、職業性質等多種因素影響,應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女職工的自我保健意識,降低女職工乳腺疾病患病率。
關鍵詞:女性;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
近年來,乳腺疾病逐年增多,尤其是乳腺癌,嚴重威脅到女性的身心健康,增加疾病負擔。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其作為一種經濟簡便、無創有效的檢查手段,在乳腺檢查方面尤顯重要。為預防乳腺疾病的發生,以促進婦女性生殖健康,本研究就2017年1-12月間在本院接受乳腺彩色超聲檢查的女職工資料進行分析。
醫學超聲方向論文發表知識:超聲專業相關的中文期刊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7年1-12月由本院體檢中心體檢的3107名行乳腺彩色B超檢查的女職工作為研究對象。體檢者均知情同意,愿意參加本次研究。
1.2檢查方法由經過統一培訓的B超醫生使用美國GEVIVID7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對受檢者的乳腺進行詳細觀察,記錄乳腺質地、位置、邊界以及內回聲等情況;發現乳腺結節時判斷其性質結構,詳細記錄發生部位、大小、數量、形態以及是否有囊腫、鈣化、炎性病變等情況。診斷標準參考《淺表器官超聲醫學》[1]。
1.3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根據女職工崗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為無、物理、化學和混合因素四類。其中,物理因素包括噪聲、高溫、振動、紫外輻射等;化學因素包括其他粉塵、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甲醇、正己烷、酸霧酸酐等;混合因素則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
1.4統計分析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單因素篩選出有意義的變量后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女職工一般情況
女職工年齡為18~60歲,平均(32.71±7.94)歲。其中,已婚2343人,年齡21~60歲,平均(34.86±7.13)歲;未婚764人,年齡18~54歲,平均(26.14±6.58)歲。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1755人,年齡18~60歲,平均(33.18±7.74)歲;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1352人,年齡18~60歲,平均(32.10±8.15)歲,其中接觸物理因素人員391人,化學因素人員379人,混合因素人員582人。
2.2女職工乳腺疾病檢出情況
參與本次健康體檢的3107名女職工中,共檢查出乳腺相關疾病2487例,總檢出率為80.05%,其中乳腺增生2435例(78.37%)、乳腺囊腫152例(4.89%)、乳腺纖維腺瘤57例(1.83%)。未發現疑似乳腺癌患者。在2435例乳腺增生中,單純小葉性增生2258例(92.73%),囊性增生131例(5.38%),乳腺腺病367例(15.07%)。女職工患病≥2種的155例,占4.99%,其中乳腺增生并乳腺囊腫110例;乳腺增生并乳腺纖維腺瘤42例;乳腺增生并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2例;乳腺囊腫并乳腺纖維腺瘤1例。
2.3女職工乳腺疾病情況單因素分析
對女職工乳腺疾病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χ2檢驗,結果表明,不同年齡間乳腺增生檢出率具有差異(P<0.05),其中,45歲以上的女職工檢出率(83.01%)最高。隨年齡增長,女職工乳腺囊腫檢出率呈上升趨勢,不同年齡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橐鰻顩r、職業性質對乳腺纖維腺瘤檢出率有影響(P<0.05),未婚、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女職工的檢出率最高,分別為3.14%和2.56%。
2.4女職工乳腺疾病影響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對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分別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納入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婚姻狀況、職業性質。結果顯示,年齡越大、未婚罹患乳腺增生、乳腺囊腫的的風險越高(P<0.01);未婚、無接觸危害因素罹患乳腺纖維腺瘤的風險較高(P<0.01)。
3討論
良性乳腺疾病史包括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瘤、乳腺炎等。Cichon等[2]研究認為非典型乳腺增生與乳腺癌的發生關系密切,非典型乳腺增生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正常女性的2.5~5.3倍。國內劉麗等[3]研究同樣提示曾患良性乳腺疾病的乳腺癌危險度是正常者的15倍,因此,應將有乳腺炎病史的患者視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本次調查檢查出乳腺相關疾病2487例,總檢出率為80.05%;其中乳腺增生檢出率為78.37%(2435/3107)、乳腺囊腫檢出率為4.89%(152/3107)、乳腺纖維腺瘤檢出率為1.83%(57/3107)。
乳腺相關疾病總檢出率高于其他地區報道[4-5],而乳腺增生、乳腺囊腫和乳腺纖維腺瘤的檢出率則不盡相同。目前大多數研究都支持不同地區婦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存在差異。甘肅省河西地區[6]的乳腺疾病總檢出率為36.4%,其中乳腺增生檢出率為41.51%、乳腺囊腫檢出率為21.14%、乳腺纖維瘤檢出率為18.55%。貴州黔南地區[7]農村已婚育齡婦女的乳腺疾病總檢出率為33.45%,其中乳腺增生疾病檢出率為86.09%,乳腺纖維瘤檢出率為6.93%,乳腺囊腫檢出率為0.24%。張黎峰等[8]的研究認為社會經濟發展差異可能導致我國各地區乳腺疾病的患病情況存在較大差異。
本次研究顯示,隨年齡的增長,女職工乳腺增生和乳腺囊腫檢出率呈上升趨勢,不同年齡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45歲以上的女職工的檢出率最高。乳腺纖維腺瘤檢出率方面,婚姻狀況、職業性質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未婚、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女職工的檢出率最高,分別為3.14%和2.56%。
年齡越大、未婚罹患乳腺增生和乳腺囊腫的風險較高;未婚、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罹患乳腺纖維腺瘤的風險較高。白盧皙[9]認為未婚者較已婚者患乳腺增生風險大,羅虎等[10]的研究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乳腺增生的患病率不斷升高,以45歲以上年齡組最高。陳春燕等[6]的報道指出,從事護士及教師的乳腺疾病的檢出率較高,從事企業職工的檢查率相對較低。張黎峰等[8]調查結果顯示工人、公司職員的乳腺疾病患病率較高。
鄭州市[11]女性不同年齡段、文化程度和職業類型的女性乳腺患病率也有差異;職業類型對女性乳腺患病率有明顯影響,廠礦職工的乳腺疾病患病率最高,其次是企事業單位職工,家庭女性和公司職員的患病率較低。景娜等[12]研究認為乳腺增生性疾病與年齡、職業性質等關系密切。乳腺纖維腺瘤的發生與局部乳腺組織對雌激素作用的反應過高有關[13],好發于15~25歲[14],此年齡段女性多為未婚,與本研究一致。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罹患乳腺纖維腺瘤的風險較高,可能與辦公室人員使用接觸含雌激素的美容化妝品有關。
盡管文獻報道說法不一,但大多數研究都支持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婚姻狀況婦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存在差異,是否與研究人群的社會經濟地位、文化教育水平、工作環境與壓力、生育年齡等原因有關,尚需進一步深入探討。女職工乳腺疾病受年齡、婚姻、職業性質等多種因素影響,預防應從多因素、多途徑考慮,如提高女職工的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體檢、適時婚育、合理膳食、緩解壓力,以降低女職工乳腺疾病患病率。
參考文獻
[1]李泉水.淺表器官超聲醫學[M].科學出版社,2017.160-166.
[2]CichonMA,DegnimAC,VisscherDW,etal.Microenviron-mentalinfluencesthatdriveprogressionfrombenignbreastdiseasetoinvasivebreastcancer[J].JMammaryGlandBiolNeo-plasia,2010,15(4):389-397.
作者:李燕茹1,謝春姣1,丘叢璽1,湯永翔1,林秋月1,劉移民1,2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yxlw/26957.html